2023年3月9日 星期四

我們都在瘋Duolingo



春風喚起藏在土裏的Crocus


  好久沒寫部落格了,王維!我又回來了。

  在這個戰事吃緊的時局裏,身邊的事突然變得好多好多,這星期趕緊清空一面牆壁的衣櫥,之後,卻無力再去動另一面牆。在網上讀到西歐各國將迎接7百多萬烏克蘭兒童,總覺得這點綿薄之力,薄弱得讓人有些力不從心。

  昨日帶孩子上圖書館時,順道去了隔壁銀行提款,發現德國政府匯了許多錢給我,還好!去年底選舉時是左派贏了選舉,左派的確是比較關心兒童。

  得了這許多錢之後,内心突然燃燒了起來,總覺得今天應該寫點什麽來紀念。

  老實説,乏善可陳啊!最近除了抱著鴕鳥心態活著之外,還染上了Duolingo。

  其實這款「遊戲」,我很久以前就聽閨蜜説了,我們同樣撫育三語兒童,如何把握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把各種語言餵給孩子,總是我們最熱衷談論的話題。

  這麽多年來,我堅持以書本餵養我的孩子,都沒讓他碰機器,對於以機器學習外語一事,一直抱持著某種質疑的態度!

  不意,去年年底房東全家不僅是染上新冠,還染上了Duolingo,尤其是房東太太,她以前就經常去學英語與法語,也住過以色列,學過希伯來文。在這麽偏僻的山區裏,她算是一個對外語學習有興趣的人,最近突然宣佈要學一種新的語言來防老,於是帶頭瘋起Duolingo,全家都跟著學西班牙語。

  西班牙語之所以會中選,其實另有其因,她的大兒子年底遠赴宏都拉斯原始叢林,在那裏的醫院裏為印第安人服務。大家心中所想的,與其説是想學語言,不如説他們都想去中南美探望他,順便旅遊。

  旅遊對於德國人來説,可謂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聖誕節前兒子帶回學校給的平板電腦,這下子可不得了了,他也跟著瘋起Duolingo,積極以平板學習法語與拉丁文。唉!他原本就非常忙碌,爲了看書與數學,總是說放假時也要早起做數學。

  學習原是好事,對於兒子這次的機器學習,我原本抱持著任其自由發展的態度。沒想到兒子法語一夕之間進步神速,帶回來亮眼的成績單︰最高分。

  哇!我不禁眼前一亮,同時產生無比的好奇心,Duolingo到底是什麽神藥?讓兒子每天如此熱衷於「學」法語?

  戰爭爆發之後,我也忍不住去試了,使用兒子的帳號學義大利文。果不其然,程式設計原理跟電玩一樣,很容易讓人上癮。

  玩了幾天就漸感無聊了,因爲一直重複出現同樣的字彙,讓人有種原地踏步的感覺。比較不幸的是,兒子當初注冊時使用了我的郵件地址,因此系統不讓我設新的帳戶,而兒子的設定是以英語為母語,我也不能改⋯⋯

  由於自己很久以前學過義大利文,便覺得這套系統對於初學者應該是蠻有用的,但是對於想要復習的人真的有點無聊,我也試了一下許久沒有去挑戰的日語,卻⋯⋯根本學不下去了,日語雖然很多年都沒再接觸了,但畢竟是曾經住過日本,日語不會真的統統忘光光。

  比較不幸的是,日語學習的系統也是一直在重複出現基本的字彙。想要以Duolingo來upgrade日語,的確是有點困難。幸好,我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這個方法對寫作也相當有幫助,這幾天大家可能有看到,那就是翻譯日語詩歌,聽日語歌曲還可以順便練練日語音感喲!翻譯日語歌可謂一舉數得。

  順帶提一下,昨天在圖書館中,讓我瞥見一本令人驚訝的書︰『射雕英雄傳』的德譯本。

  看到書的當下,愣了一下,有點不敢相信,據我所知,金庸的作品多年來沒有多少被譯介到西方(至少在我讀書的年代是如此),在李安大紅大紫的時代裏,『臥虎藏龍』也沒順道在西方掀起金庸熱,而這套翻譯可謂翻譯了重磅級的代表作。

  但心中又不免要問了︰在這麽一個德國黑森林小鎮裏,外來人口以義大利人和土耳其人居多,是一個連英語都不會讓人有興趣學習的地方,他們會去讀這本書嗎?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學障兒更要自主學習


德意志博物館


      這兩年集中全部火力撰寫小説,日常除了操持家務之外,大部份時間都是耗在碼文上,不再關心孩子的課業,任憑孩子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不關心孩子的功課?教養媽媽怎麽可以這麽做?

  正是要這麽做!

  就算孩子沒寫
功課,我也不會在意,已經到了不聞不問的地步!

  最近兒子從學校回來晚了,説是英文老師處罰他留校察看,我問他爲什麽?他說,英文作業沒有寫。我心裏面卻嘀咕著,全世界老師處罰學生的方式真是大同小異,爲何不罰偷懶的學生讀一本英文書,更有建設性?

  兒子是在英語國家長大的,英文早就好得不得了,英文課對他來説原本無用,但
實際狀況是,他轉到德國後,上英文課時還被老師晾在教室外,被禁止一同上課,我也曾經去學校為兒子爭取上課權,雖然寫英文作業是件多餘的事,卻也不能不寫,課也不能不上。

      對於留校察看這件事,我沒有生氣,心裏想著,孩子若是法文作業沒寫,不知道會不會大發雷霆?

  有!一次法文單字測驗錯到讓我忍無可忍,分數糟到覺得孩子的法文無力回天了,這回我真的動怒了,孩子還沒學過外文,不知道方法爲何?於是痛定思痛,在聖誕假期中,花了幾個夜晚幫孩子惡補法文。

  收假後法語大考,果不其然,孩子帶回一張亮眼的成績單,得到最高分,媽媽高興得不得了。不禁自問,真的能對孩子的課業做到心如止水,幡動心不動的境界嗎?

  兒子是個學障兒,有些障礙無法克服,經過多年努力也不見起色,後來我明白了,媽媽唯一能做到的只是︰放手。

      兒子患的是書寫障礙,幸虧他生長在拼音文字的國家,只需要學會26個字母大小寫,外加10個數字,就行了。學會寫字母與數字原本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人人都會,就他不行。即便非常容易,對他而言,卻非得走過千山萬水,才到今天這般下筆如注、心手如一的地步,以往寫一個字可要想個大半天。

      然而,我們母子一起努力了三年,縱使改善了大小寫混寫的問題,卻無法根治,應該大寫的地方,還是常常忘記,德語所有的名詞開頭一律大寫,英語名詞開頭不需要大寫,今年十二歲的他還是經常弄不清楚。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時常分不清楚,於是將字體改革,發明了一些大小寫都通用的字體,比如我們的姓的開頭字母,​F​。在他寫來,​F​的大小寫都是一樣,​F​貌似f,f貌似​F​。

  我問他,自己的名字爲何老是寫錯?他卻説,這樣寫,大小寫看起來都一樣,就不算錯了。

  人家的孩子以德智體群美聞名,我家兒子以字跡難以辨認聞名,全校老師都知道。

  原來,兒子升上中學後(
五年級),老師們皆抱怨看不懂兒子寫的字,所有的考卷與作業後面都加了批注,請兒子回去好好地把字寫清楚!數學老師更是納悶了,這個孩子數學超級厲害,爲何字跡比小一還糟糕?在數學考卷上總是不斷叮嚀囑咐,要他把數字寫清楚。

      中學與小學不同,每一科都由不同的老師來教,爲了孩子的字跡,媽媽寫了好幾封説明書向各位老師們解釋清楚,兒子患有書寫障礙。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知老師們是習慣了,還是放棄了,總之,他們不再寫這一類的評語了。

      他們知道寫了,也是無用。

  兒子是一個必須附上説明書的孩子,否則學校老師無法讀懂這個孩子。

  奇怪的是,寫字既然如此之差,數學卻都是屢屢得到滿分,越難越厲害。諼諼有超强的心算能力,號稱人腦計算機,連大人都自嘆不如。

      不是我在誇張,這孩子會心算四位數開根號(答案是整數的題型)。

  大概正因爲手寫不行,心算就變得比較容易吧!

  學障兒在種種挫折中,自幼培養了一種能力,能夠在重重阻礙中殺出一條血路,很像武俠小説,無論是笨拙的郭靖,還是斷臂的楊過,都是從缺陷中去發掘自己的長才。爲何?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發展完美均衡的孩子,反而無法發現自己的天賦與興趣,一個發展失衡,優缺點落差如此之大,像諼諼這一類型的孩子,反而容易發現自己天賦所在。

  曾經遇過每科都績優的小孩,反而不知道上大學要選讀什麽樣的科系。對諼諼而言,將來大學要讀什麽科目,十歲就已經定好了,不是數學就是物理,或者雙主修,因爲他自幼就非常清楚,什麽是他無法做到的,什麽是他能做到的,他只要去做好能做到的,就行了。

      近來,歷史考試不佳,由於媽媽是學歷史出身的,面對孩子的歷史成績低落,就陪陪他看一些歷史紀錄片,向圖書館借閲歷史雜誌,看看中國的古裝連續劇,立意是在培養歷史感,至於考試成績嘛!隨緣嘍!

      德國的歷史教學是從最難的部份開始學︰古埃及與羅馬帝國,當然是非常地困難!七年級起課程便進入中世紀,這大概是歐洲史中最複雜的一章,老實説,我也從未弄清楚神聖羅馬帝國那些國家,但對德國人來説,中世紀或許沒那麽難,因爲那些大大小小的邦國,與今天的地名幾乎一致,國王們的名字也都差不多,只要不要搞混就行了。

      每當我要求多學一點歷史,兒子就説,長大後又不是要研究歷史。既然不願弄清楚,那就算了。

      他説的也不無道理,將來可以不選歷史作爲考試科目,我還聽説邦政府甚至要廢掉德語必考,對兒子來説真是一大福音。歷史既然不是他拿手的,只要保持對歷史的好奇心,就足夠了。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發現,因爲放手不管,不再過問課業與成績,孩子反而找到了自己的天空,以往寄予厚望的自主學習,才真正地落實了下來。

  孩子主動要求買自己想研究的書籍、買數學參考書、買Python、要求上圖書館、要求上科學博物館、
去探索想學習的領域。每當陪著兒子去數學、礦物學、德意志博物館,媽媽都是在一旁乾等著,打從他出生到現在,去過的科學博物館不知凡幾,只因爲孩子喜歡。

      縱使曾經法文考試失利,兒子也曉得利用Duolingo在網上學習外語,還主動去開啓拉丁文與俄語這兩扇窗。

  寫字不好沒關係,套用兒子的話,還有電腦啊!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從學障到優等的秘訣


雪梨小學聖誕歌曲表演


      上週放假前(天主教齋戒期開始的嘉年華)是全德學校發成績單的日子,兒子諼諼患有嚴重的書寫障礙,進入小學之後,字母完全不會寫,數數也不行,每到學校發成績單的日子,卻是媽媽最驚痛的日子。

  諼諼八歲前在英語國家成長入學(美澳兩國),在雪梨讀小學讀到三年級,八歲時轉到德國時,書寫障礙依舊無法改善,更糟的是德國小學要求書寫體,他當然是學不會的了。依照德國學制,小學一共是四年,回想起那四年,日日都在煎熬之中渡過。

  從未寄望孩子的學障長大就會變好,然而升上中學之後,奇蹟突然出現。

  德國中學是從五年級開始,一共分三級,現階段稱爲︰人文中學(Gymnasium)、實踐中學(Realschule)與匠藝中學(Werkreal)。

      孩子的小學成績縱使奇差,但走實作工匠學徒路線也不行,他適合走學理路線。於是憑著優秀的數學成績,我堅持讓他上了人文中學。

      人文中學五年級之後便有第二外語法語、歷史、地理、生物、電腦等科目,七年級之後增加物理、化學與資訊。中學的課程結構與小學全然不同,脫離重視書寫的階段,進入知識的研讀與學習。

  兒子升上五年級之後,成績卻變得奇佳,完全不需要媽媽操心,自主學習,作業全部自理,即便偷懶沒寫功課,常因忘了寫英文功課,經常被老師留校,媽媽也不再去過問了,任憑自由發展。

      又因記性奇差,經常忘記考試的日期(德國學校考試沒有固定日期,全憑授課老師自由安排),經常沒準備就上考場,但沒關係,讀書很多的兒子,就算沒準備,通常考得不會太差。

  這次成績除了體育、美術與小提琴需要肢體運動的成績差之外,無法努力補救之外,學科部份只有德語得到二等的2(佳之意),英語、法語、數學都得到最高分1,其他科目宗教、生物、歷史、地理都得到一等的1-。

  【説明】德國學校給分制度是從一等到六等,及格分數分成優(1)、佳(2)、可(3)、及格(4)四等,以4為低標,主科若有一科在5分以下,就會被留級。

       果然不出我所料,兒子升上中學之後,便從劣等生驟然成爲為一等生。

  荷包再次大失血,便考慮要不要再次改變規定,原本只要有2就可以得到獎金,後來改成2以上,現在卻不知道要怎麽改,若是改成1,那實在是太嚴苛了,因爲2的正式名稱是gut,也就是good,既然都已經是「好」了,不能不獎勵。

  讓孩子突破學障,成績變成優等,其實沒有訣竅,訣竅就只有︰不必強逼。不必練習,寫字不好,數數不行,都不會隨著年齡而變好,學障會伴隨著孩子一生,關鍵是字跡的弱項卻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變得不再重要,學習内容變得越來越重要,當初寫字好的學生,中學後成績每況愈下,大有人在。

      中學的課程重在知識的吸收與學習,思考與演繹,數學進入純數推演時,非實物計算,心算特佳的兒子,反而愛上數學。寫字不好的影響力大幅度下降,透過閲讀來學習知識,相形之下就比小學階段更為重要了。

  喜歡閲讀、知識豐富的兒子,這時便有了優勢。

  老師的評語還是字跡潦草,書寫速度緩慢,隨堂練習往往無法在限定的時間之内達成,作文尤其嚴重,寫不出來好文章,往往草率寫上幾段,就沒了下文。

  家裏有學障兒的家長不要太氣餒,
學障兒到了某一階段之後,學習狀況就會像是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關鍵取決於閲讀力,以及閲讀所累積出來的知識,這幫助了兒子跨過學障的坎。

  兒子滿四歲時就具備了英語自主閲讀的能力,拼音文字的閲讀非常容易學習,曾經在四歲半時一夜之間學會德語閲讀,説來一點都不誇張。拼音文字的閲讀可以一蹴可幾,適合頓悟型的小孩;而中文則是需要經過經年累月的磨礪,以「書寫」來學習「閲讀」,適合漸悟型的小孩。

  試想兒子若是在台灣上學的話,大概注定要與書本絕緣了。

  然而吊詭的是,從學障晉身到優等的秘訣無他,就是僅此一招,閲讀而已。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四年前算數障礙四年後三角函數



請看第四道題


當有些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不喜歡數學時,我卻抱怨我家兒子太愛數學了。   

兒子前天做了一題三角函數,因爲圖形目視長度看起來幾乎一樣,便誤入了陷阱,便把兩個不同的角,視爲等同來計算,怎麽算答案都是錯誤的(請看圖片中第四道題,兩個角不同要分別計算)。   

結果情緒大暴走。   

媽媽在一旁也被兒子搞得心情不好,便不解地說︰「娃娃!你現在才六年級,不需要學會三角函數呀!等幾年後,學校老師會教,到時候再學,也不遲啊!現在老師教的是分數,會分數就足夠了!」

我言下之意,分數加減法就足以應付考試了。   

兒子卻嘟著嘴說︰「那些都太簡單了,早就會了,我是爲了好玩才學三角函數的。」   

「既然是爲了好玩,現在不好玩了,就先停下來,不要玩了!」沒想到媽媽一説完,孩子卻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嚎啕大哭了起來。   

兒子一升上中學(在德國中學是五年級到十三年級),爲娘的便為兒子買了兩三本中學數學參考書,不買則已,買了之後,兒子非常中意幾何學,五年級就自學三角函數,熟記 sin cos tan 各種方程式,便不時地自己秘密演算,算對了便高興得不得了。   

那些把我搞得頭暈目眩的三角關係,早就還給老師了,現在根本不想再次復習那些公式。孩子見媽媽沒興趣,便硬著頭皮靠自己學,自己理解!   

有時候真是服了他。   

遙想當年自己還在上學時,三角函數好像是高一高二才會有的進度吧?那時因爲升學,天天有背不完的英文單字和文言文,根本沒時間深入研究三角函數。媽媽是要記取小時候的教訓,逼小孩提早學習嗎?不是耶!是他自己有興趣、硬要學的,懇求媽媽多買幾本數學參考書給他研究!   

這下子可慘了,原本六年級學會分數加減乘除就行了,孩子非得要學什麽三角函數,我可無心重拾書本,去看清那些複雜的三角關係啊!   

但又不能禁止他學習。   

回想從前,兒子六歲時,被學校老師説是患了算數障礙,從最簡單的數數開始,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建構數學加減法,統統不會。入學後的前三年,我和孩子面臨了種種學習障礙的應對與克服︰字母大小寫混合,字跡潦草難辨,數數總是任意跳躍,數字個位數與十位數倒置。

回首前路,真是滿目瘡痍,皆是錐心刺骨的痛,那時真怕兒子一輩子「好」不了。   

然而,奇妙的是,六歲時簡單的數數與算術都有難以跨越的障礙,如今卻沉迷於三角函數?   

令人費解。   

每每帶他上圖書館,德國的圖書館通常都會設有一個區域,擺滿了各種學校參考書與考試用書。唉!無論走到哪裏,全世界的教育都是一樣,重視考試。奇怪的是,孩子無法抗拒數學的誘惑,總是要借幾本數學教本帶回家研究,尤其是封面上寫著︰ Geometrie(幾何學)。

更是迷人!   

這個孩子已經精明到,如何去跟學校負責教科書的老師打交道。在德國所有教科書一律不用購買,都是政府花錢購買讓學生免費使用,以借閲形式帶回家,而我家兒子都是去跟老師要淘汰掉的舊版教科書,那個老師是物理與數學老師,訝於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居然如此熱愛數學,會特意把多餘不要的書額外留給他帶回家。   

這個小子夠厲害吧!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2E與智力測驗


21. Oktober 2017

兒子與袋鼠


上篇貼文中介紹了2e的三種類型,從類型中我們看到了學障與資優之間的正反合關係:1)輕度學障:學生在某一程度克服了學障,加入了資優班成了資優生。2)重度學障:學障戰勝資優 ,學生被評鑑為特教生。3)學障與資優截長補短,互相掩蓋,學生被視為中等生。

一個學障資優生的表現總是充滿了迷一般的矛盾,讓老師和家長困惑不已,資優的定義不就是學習速度快速超前嗎?一個看似聰明理解力高的孩子為什麼在學習上卻是困難重重,停滯不前?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校成績表現非常地差,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成績低落呢?是孩子缺乏學習動力?還是在課堂上鴨子聽雷?然而,很多人有所不知,其實孩子的成績被學障給拖累了,學障讓一個資優生變成了中等生,成了低成就者,在課業上無法發揮真正的實力。

我在這裡不是要灌輸大家要重視成績的觀念,低成就者(underachiever)在教育學上的定義不是只有指成績差,補一補就了事了,這麼簡單而已。當成績與潛能兩者相距甚遠時,背後,可能隱藏著一個隱形殺手:學障。學障會嚴重地阻礙到孩子的發展、減少孩子往前進的學習動力、降低孩子的自信心。一個患有學障的資優生急需要我們的輔導與協助,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焦點。

既然成績無法測出學障資優者真正的實力,那智力測驗呢?是一個可靠的根據嗎?不幸的是,一個學障資優生常常遭到錯誤的診斷,連智力測驗也是能夠逃出心理師的法眼,根據2e研究者Linda K Silverman的觀察,2e學生在智力測驗中通常會表現出以下特點(注):

1)總分中等:截長補短的結果,長短處互相掩蓋住了
2)強項:被學障給壓低,因此資優沒被測出來
3)弱項:沒有低於正常範圍太多,因此學障沒被診斷出來
4)高智力能夠將弱項的得分大幅度地提高,因此無法以此定義為特教生
5)強項與弱項之間巨大的差距往往被忽略了

(注)Linda Kreger Silverman, Gifted Development Center, The Two-Edged Sword of Compensation: How the Gifted Cop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p. 7.


這些孩子之所以常常被誤診,那是因為心理師通常都是和平均值做比較,如果孩子的得分統統在正常值之內,怎能說這是學習障礙呢?這不是矛盾嗎?若是更深一個層面來思考,我們將一個人以一個整體來看,雖然2e與一般學生相較,弱項的得分不算太低,總分也是在中等程度之內,甚至以上,既然是在中間值之內,分數告訴我們,此生既非特教生也非資優生,表面上看來,不是學障,而是一切正常!然而,一個孩子如何處理面對強項與弱項之間巨大的差距?和因此所引起的挫折與不適應?進而導致的心理障礙與自信心缺乏?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考量的問題啊。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點,學障資優生的智力測驗不能只看總得分,看看是不是落在中間值之內,就完事了。首先,我們要分析強弱項之間的落差,會造成的不同步發展的原因在哪裡?以及因此所帶來調適的困難,這才是障礙的所在啊!

諼諼常常跟我說:「媽媽!我的記憶不是極好,就是極差,為什麼最簡單的事情我怎麼都記不住呢?」單單記憶這一項怎麼會呈現兩極化的現象呢?媽媽心裡也在納悶,為什麼他不會數數,數字的順序總是記不住呢?在其他領域的記憶力卻是極佳,像是落落長的恐龍學名,一、兩百個記起來輕鬆容易,怎麼會是這麼矛盾呢?數數啊!這種事情需要學習嗎?不是每個小孩子都會嗎?一開始我以為是三語所造成的,同樣一件事情要重複學三次,當然既費勁又吃力嘍!然而,事情可沒這麼簡單,算數中有太多順序要學了!只要牽涉到順序的事情,諼諼就陷入困境,沒錯!我提到了關鍵字:順序(sequence)。

在幾個月前,諼諼連最簡單的數數1、2、3、4、5...... 都不會數耶!難道是天生數盲?我家爸爸算是數學專家,我自己小時候數學也不算是太差,兒子怎會是數盲呢?直到最近我讀到了Silverman所提出的「視覺空間型學習者」這一個概念,心中種種疑團才豁然解開,原來,這種奇異的認知模式不是天底下獨一無二,諼諼極可能患有循序障礙,不但是數數要循序、寫字的筆順要循序、拼字也要循序,凡是課業上要按照順序的,都會有障礙。請參閱另一篇貼文:『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

關於循序的問題,左腦型VS右腦型、聽覺型VS視覺型、循序型VS空間型、語言型VS圖像型的議題,在未來的貼文中,我會再進一步分析討論,敬請期待。

言歸正傳,學障資優生如何鑑定?智力測驗如何解碼?首先讓我們看看魏氏智力測驗(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Third Edition WISC)第三與第四版(2003出版)的得分計算方式。魏氏智力測驗目前是全世界使用最廣的智力測量工具,第三版分成13個項目,第四版分成10項外加5項補充性測驗,每個項目得分是從1到19分,中間值是10,標準差是3。第三版的算法是將細目得分分別加總平均為三個數值:Verbal IQ(VIQ)、Performance IQ(PIQ)以及總分Full Scale IQ(FSIQ)。 第四版則分別平均為五個數值:Verbal Comprehension (VCI)、 Perceptual Reasoning (PRI)、Working Memory (WMI)、Processing Speed(PSI)以及總分Full Scale IQ(FSIQ)。 中文版架構,請參考下圖:


魏氏智力測驗細目

在美國的特殊教育中,一個智商中等的孩子,若是得分最高項目與最低項目之間相差9點,也就是差三個標準差,就能夠得到特教教育的服務。但是,一個資優兒童,其得分最高項目與最低項目相差9點,卻無法得到特教服務,因為最低的得分還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然而,一個小孩在某些項目的百分位高達99,但是某些項目卻只有正常值,往往被診斷為一個資質中等、賦有某些長才的學生,不會被視為資優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些小孩其實急需要矯正、治療與輔導,是個特教生啊!

比起光看總分(FSIQ),觀察高低分之間的差異更能夠讓我們切確地明瞭這個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高低分兩者差距越大,孩子所遭遇到的挫折就會越強烈,我們若是只是看總分(FSIQ),不但這些小孩的潛能被錯誤診斷了,連學障也跟著誤斷,無法及時接受矯正與治療。

一個VIQ非常高,但PIQ卻低於15甚至20點,這時候我們要仔細分析細目,若是Arithmetic、Digit Span、 Comprehension三項拉低了得分,這表示這個孩子就可能需要耳科醫生的診斷,他若是在Coding、Mazes得分過低,這表示孩子在知覺統合上有困難。(注)

(注)Linda Kreger Silverman, Gifted Development Center, The Two-Edged Sword of Compensation: How the Gifted Cop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p. 8.


不幸的是,2e兒童常常因為測驗得分被學障給壓低,而進不了資優班,不然就是進了資優班,再次參加測驗時,因為得分太低而失去了進資優班的資格,這時候,學校應該以孩子強項得分為入取的憑證,而非最後的總分。

此外,2e生在智力測驗上還有一個特點:呈現高度的不穩定。他們的IQ比起一般兒童,更容易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有些年紀越大得分越高,有些則越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有些人在不同的測驗工具上得分差距也很大,像是強調速度與時間的魏氏智力測驗、以筆試方式進行的團測,他們往往表現較差,不強調速度的SB往往可以得到較高的成績。因此,Silverman強調,學校要取得分最高的分數來決定資優班的資格,若是PIQ被壓低了得分,則要以VIQ為準。

智力測驗細目之間差異大

粗淺來看,一個患有學障的資優生,得分高的通常是與空間和語言相關的項目:像是Block Design(空間)、Vocabulary、Similarities、Comprehension、Information等等,但是需要專注力和循序性記憶力的項目得分就較低了,像是: Arithmetic、Digit Span、Coding。強項與弱項之間若是相差9分以上,就表示此生可能患有學障,應該儘早尋求治療與矯正。Silverman曾經觀察了200多名學障資優生,發現他們在智力測驗中,這八項細目之間的有著特別的得分關係,前五項得分特高,但是後三項雖然是因為學障所帶來的低分,但實質上並沒有低於平均值太多,與請參照上面圖表。(注)

(注)注:Linda K Silverman, Invisible Gifts Invisible Handicaps, in: Roeper Review, Volume 12, No. 1, 1989, Figure 1.


最後要提到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一個患有拼字障礙、書寫障礙、算數障礙的資優生,按理說這些障礙應該來自語言發展的缺陷才對,語言能力應該較差才對,但很奇妙的事情是,通常在2e學生在智力測驗中,語言項目的得分卻是明顯地高於非語言項目,Silverman提出了解釋,那是因為他們最弱的地方是循序能力,而非語言能力,可以明顯地看出在Digit Span、Coding、Arithmetic這三個細目得分較低,因為這三項剛好偏重循序能力:

Their primary weakness tends to be in sequential processing, as indicated by significantly lower scores on subtests with high sequential loadings (e.g., Digit Span, Coding, and Arithmetic). (注)

(注)Linda K Silverman, Two Ways of knowing.


從上述中,學障與資優之間正反合的關係,看似錯綜複雜,其實我們在看智力測驗時只要抓住一個原則,就行了:檢視語言智商和非語言智商之間的差異,是不是高達20點(約1.5個標準差)。再來,若是能夠查證到細目得分,就要看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是不是相差9點(約三個標準差)。

最後我們要仔細看低分的細目有哪些?以此來判斷孩子在哪一方面會有學習障礙?並配合相關的醫學的診斷,並以此診斷來爭取相應的輔導、協助和權益。關鍵點是不是能夠在體制中,為孩子爭取到應該得到的協助與「特殊待遇」:例如:處理速度慢的孩子是不是能夠延長考試時間?有讀寫障礙的孩子是不是錯別字能夠不被扣分?家庭作業是不是能夠減少?是不是可以使用鍵盤打字?有注意力障礙的孩子是不是能夠另闢一室單獨考試?聽覺記憶不佳所引起的短時記憶缺陷的孩子,老師是不是可以時時提醒孩子、或是額外給與視覺教材來輔助學習(在澳洲小學沒有使用課本)?

最重要的一點是,資優生與特教生的雙重例外的身份能不能在體制中得到明確的定位?智力測驗怎麼解讀其實非常關鍵!



延伸閱讀:
高潛能+低成就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視覺型教學法
循序缺陷
奇異的資優特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是資優還是學障?
超低的數學成績
資優學障(2e)的三種類型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是學障還是資優?


26. September 2017


熱愛美國消防大隊



因為我家爸爸的家族有遺傳性的讀寫障礙,加上我們是多語家庭,所以我一直特別關注孩子的語文教育,對於偏重數學的資優教育一直沒什麼留意。直到最近,諼諼在學校的數學成績低到不行,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最後結果,你猜怎麼著?他卻因此而踏入了學校的資優教育。這到底是學障還是資優?

說起來,諼諼資優的症狀開始於..... 三歲時,美國友人說他能夠識字,建議我應該教他閱讀,但諼諼跟我們並不說英文啊!我們一直沒有機會發現到這件事情,以為朋友在跟我們開玩笑。直到聖誕節期間,孩子三歲半了,我們和查經班去聖喬治島上渡假,我在紙杯上寫上每個人的名字,把飲料倒出來之後,諼諼卻一杯一杯地把杯子端給每個人,所有的人同時驚呼:「他能夠識字!」這時,我才相信,這是真的!

這下子慘了!如何教孩子閱讀英文呢?加上我家是三語,要從哪一個語言開始學起?又要怎麼教呢?問題一個一個接連產生,整個過程我在部落格中都有詳細的記錄,有興趣知道的朋友們,請翻舊帳。

從現實面來看,要在美國要取得其他種語言的書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研究了一段時日之後,最後,我還是務實地決定,讓孩子從英文開始學起。孩子學得很快,四個月之後就能夠獨立閱讀了,半年之後我們回到德國,他一夜之間就學會讀德文,一口氣讀完一本兩百多頁的故事書,並且直接閱讀百科類的書籍,順利地跳過「Early Reader」階段。這時,他四歲半。

我一直把這些看成,他是個特別有語言天份的孩子,而這種語言天份是我家三語環境所造成的,而非資優。生長在三語家庭,當然也會是三語兒童,這很正常啊!到底怎麼發現到他是資優兒童,進入高斯曲線異常的一端呢?其實一直以來也只是懷疑而已,過人的記憶力、很早學走路、很早閱讀等等,這些都是資優的特徵。然而,證實他是資優,卻是在今年入小學以後。

去年入學前在面試時,孩子一口氣順利通過英語閱讀PM30級(澳洲小學六年閱讀分成30級),校長說不必讀Kindergarten和一年級,直接從二年級開始讀起就行了。在澳洲跳級就這麼簡單,不必附上任何正式的智力測驗證明就可以?哇!果然是實施資優教育的學校。孩子跳級,媽媽本來心花怒放,喜孜孜地送孩子上學去,沒料到,開學之後,卻面臨到一連串的學習障礙:書寫障礙、數數障礙、成績差到「破表」,跳級原來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男孩子發育本來就是晚,精細動作發育不良,跳兩級直接讀小二,實在很吃力,當初應該乖乖地讓他從Kindergarten開始讀起的呀!

在學校考慮要不要送特教,老師建議降級重讀時,孩子先被送到資優老師那裡做了兩次智力測驗。之後,老師卻恭喜我說,孩子已經加入學校 Pull-Out 資優混齡群組了。

這太戲劇化了吧!

一下子說孩子有學障,要送職療、特教(諼諼的學校設有資優老師、特教老師和職療師),主要症狀是大小寫混合、不會數數、超高的閱讀能力、超低的數數能力、不同步發展(asynchrony),造成了某種程度的學習障礙。寫出來的作文完全沒有 common sense,是不是欠缺抽象化概念化的能力?不然數學理解力怎麼會這麼差?老師沒有明說,但我明白個中涵義,是在說孩子可能書讀了太多,反而造成了他對於一般事物缺乏認識。

現在卻說是孩子是資優兒童,已經加入資優群組了,這...... 未免也太誇張了吧!數學不好怎麼晉身於資優的行列?數盲怎麼辦呢?更令人驚訝的是,老師現在把孩子的學習狀況換成另一種解釋了:奇特的學習模式是「資優」所引起的,與一般學生不同調,他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與認知方式,給予充足的時間自然而然能夠克服學習障礙。哇!媽媽聽了很感動,原來老師是諼諼的伯樂啊!

這下子問題又來了,是資優但是學業成績卻非常差,這又代表著什麼呢?顯然是個低成就者,不是什麼資優生,簡直是個「資憂生」。就過去我對於低成就者的認知,長期的低成就會造成種種心理障礙:憂鬱症、自我價值低落、自我封閉等等,光想就很恐怖,家族中又有此案例,想到這裡,孩子的前途一片暗淡,媽媽本來不願意插手孩子的學科上的學習,專管閱讀力,現在不得不採取行動,全面出擊。

於是急急忙忙地看書、找資料、找藥方,幸虧孩子年紀還小,不見得是什麼自我認同危機而造成今天的低成就,但願是老師說的某種奇特的認知模式、學習模式所造成的對學校生活適應不良、無法配合老師的教學方式,希望是誤會一場。

怎麼醫治低成就?具體行動是什麼?講白了就是先把「數盲」的病醫好,醫此病無二方,就是老老實實地算數學唄!上兩篇貼文中,我已經詳細記述整個「醫治」的過程。算了一個月之後,老師重新測試過一次,證實現在諼諼會算了,「病情」總算是穩定下來。而這兩、三個月以來,我們就這樣在與數學的肉搏戰中渡過。諼諼學數學,學得很快,我家爸爸從事數理專業工作,在他的眼力鑑定之下,諼諼算是蠻有數學天份的,意外之喜,不在話下。

但,這與原來的數字認知障礙的概念相距很遠耶!不是說是學障嗎?怎麼會變資優?會造成這種前後判若兩人的巨大差異,原因是什麼?我實在是很好奇。

按照以往的觀察,諼諼在學習上的確有著一種特質:不喜歡挑戰與學習新的技能,往往一卡關就卡了很久很久,一旦衝破瓶頸,卻能夠像一匹千里馬一樣,一步千里。特點是,最簡單的第一步對他來說卻是最困難的一步,一旦學習進入較複雜的階段時,卻馬上變得相當地容易,說起來匪夷所思,不是我在誇張,這是實情。

比如說:他的閱讀能力非常地好,在科學領域中幾乎已經達到成年人的閱讀力,能讀『美國科學人雜誌』,但是簡單的字母卻怎麼寫都寫不好,口頭拼字也不見有什麼障礙,就是寫不出來。數字運算也是如此,運算複雜的能夠勝任,但是最簡單的數數,卻一直數不好。此外,畫畫完全沒有歷經每個小孩都有的塗鴉階段,什麼圓圈啊!人頭啊!都沒有畫,一直到五歲多時,跟我要了紙和筆就畫了起來,一畫就是有模有樣。

第一步為什麼會這麼難呢?資優老師指點我去找心理師重新做一次完整的智力測驗,心理師能夠就細目的得分狀況,詳細地分析諼諼在認知上,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尤其是他的強項與弱項相差了二十幾分,雖然弱項得分也是非常高,絕非低能,但是資優兒童的智力,在細目中相差二十幾分是十分驚人的,差異太大時,可能會造成學習上的障礙。

看了一些資料之後,初步發現到,固態智能(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和液態智能 (fluid intelligence) 兩者之間的差距,會造成一些學習障礙。比方說老人,他們通常是前者高,後者低,與小孩相較,知識與經驗雖然豐富,但是學習新的技能像是電腦、外語、樂器、運動等等,卻是很吃力,不及小孩子的迅速靈敏。難道諼諼的智能老化了?失去了靈敏度?

與其說是老化,不如說是,他的認知理解能力遠遠超過實際年齡,但是實際能夠做到的事情,年齡卻還不到,導致發展的不同調。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他在知識學習上總是非常地快速,但是基本技能的學習總是遲遲不願啟動:說話、畫畫、寫字、數數皆是異常地遲緩。還有,要附帶一提的是,亞斯那種固著性,他似乎有那麼一點,不願意改變、不願意面臨挑戰、寧可一直都一成不變。閱讀就能夠滿足他的需求,何必要寫呢?

這可這麼辦呢?憑一個母親的直覺,此症無二方,就只有耐心等待,直到大腦啟動的那一刻。

最近,諼諼在學校作文課得到老師的獎勵,回家後很高興地告訴媽媽,我感到十分地驚訝,大腦終於啟動了。於是我問他這次作文題目是什麼?諼諼很高興地回答道:「自己決定!」我再問他:「那你寫的是什麼題目呀?」他回答道:「消失陸塊亞特蘭蒂斯(Atlantis)!」難怪了!題目若是:我的家庭、為什麼要學習游泳、週末遊記這一類的題目,他肯定寫不出來。

他傾向於注意特殊性事物,對於平常的事物向來沒有留意,學校的資優教育會專攻特殊知識嗎?不見得!

資優老師說了,下一季開學之後,通過智力測驗的學生必須先做幾項學測:AECR、PAT、COGAT 這些都是標準化學力測試工具,網上都能夠查詢得到的。從名稱看來,這些主要是在測試學生的數學力和閱讀力,還有學習潛力,諼諼的學力差呀!然而,他的閱讀能力非常地好,要加入閱讀這一組,老師跟我保證沒問題,問題就是在於他的數學,言下之意,資不資優最後還是要考試啊!

不過,讓他考一考倒也好,這次,我倒要看看他數盲的病是否已經根治了?還是不時地會舊病復發?



延伸閱讀

高潛能+低成就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成因
視覺型教學法
循序缺陷
學障資優與智力測驗
學障資優(2e)的三種類型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超低的數學成績
奇異的資優特質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如何讓資優生自學?


太空梭Buran

美國是全世界在家教育最成熟之地,搬去美國之前,曾經對自學心生無限嚮往,到美國之後,反而沒有給予特別關注。教會裏有不少自學家庭鄰居也有不少在家自學的孩子,在教會裏認識從來沒有上過學的「成確實是看到不少自學成功的例子

然而,在這種風氣中,應該與他人同步而行,朝向相同的方向前進才對啊!

其實不然,一個人在國外帶小孩很辛苦,心中卻期望孩子早早高飛離窠尤其是在大城市裏,在高樓大廈林立的都市叢林裏,如能在原野放牛吃草?

非但欠缺地利這項重要條件,全職媽媽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想喘一口氣,想休息,想獨處,時間不想全被孩子佔據於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心中總盼望著,孩子到了學齡階段,只要能進入學校體系,無論是面臨什麼樣的教育體制,就算是台灣那種被罵臭頭的考試背書,也不算太差,我不會不捨,不會感到內疚,媽媽也需要休息。

抵達澳洲之後,歷經很長一段的嘗試與摸索,還是一如往昔,勤於上圖書館,勤於扛著重量級的圖書回家讓孩子閲讀,孩子優遊自在地在書海中游泳了好一陣子,我也像一些自學媽媽記錄下孩子的學習日誌,抱著自學大夢,仿佛前程似錦

後來我還是放棄了,不是只有從「累」一個字來考量,而是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其他東西,譬如和同儕一同搗蛋作惡,社交能力對人生來説,也是相當重要

孩子終於上學了,媽媽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但事與願違,光是每天送孩子上下學,不要說是風雨無阻,每天往返至少要跑四趟路,澳洲學校又經常辦活動,這時不只四趟路,而是五六趟,連媽媽也要一起上學,說實在的,這比在家帶小孩還要辛苦,心中不由得又嚮往起在家自學的自由自在了。

整個過程分析起來相當曲折離奇,其實最終沒讓孩子自學,原因只有一個:孩子的成長還需要其他東西,孩子不只是需要母親,還需要社會,需要同齡的同伴,一起遊戲、一起成長、一起歡笑、一起哭泣。

母親是照顧得比較周全沒錯,但是孩子成長不只需要「周全」兩字而已,孩子的人生也需要經歷挫折與磨合,也需要摔倒再爬起來。於是,就算送孩子上學再辛苦,風風雨雨很不舒,頂著雪梨攝氏四十度的大太陽,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沒讓孩子回家自學,繼續上學。

孩子八歲時來到黑森林,一切變得很解決,因為德國是禁止自學的國家,沒得選,自學這件事情就算解決了。

事情的發展就是那麼奇怪,我反而覺得,在德國上學才是自學的開始。

此話怎

每日清晨把孩子送出門,屁股還沒坐熱,就要起身煮午飯了,因為孩子就要回家了,說是去上學,可是出門才沒多久啊。德國人不重視學校生活,除了畢業與聖誕,從不舉辦額外的活動,學童生活重心在家庭,不在學校因此與其說是去上學,不如說出去溜達溜達,比較貼切。

吃完午飯,下午還有這麼多時間,那麽孩子做什麼?

我並不像有些父母熱衷於訓練孩子練琴練球畫畫游泳騎馬外語,一般德國小孩學的,諼諼統統沒學。我只讓他夏天學游泳,校内學小提琴,連學校的弦樂團都沒有加入,雖然老師鼓勵他加入,但他不想花這麽時間在學習樂器上,因而放棄。

那麽,下午大把的時間,孩子在家做什麼呢?如何安排下午的時間,可是一很大的學問呢!

諼諼有自己的興趣,看書與研究數學!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閱讀,孩子患有書寫障礙,陪他寫了三年的ABC。也曾花了不少時間,訓練孩子學法文,中學之後,學校有法語課,一開始他並不知道如何學習法語,畢竟英語算是他的母語,因此與其他小孩不同,小學時代未曾接觸過外語。但因從小接觸法語,只要媽媽稍微點撥一下,孩子馬上就懂得如何自學外語了。除了法語之外,孩子還利用Dualingo在網上自學拉丁文與俄文。

剛來到黑森林的確羨慕親友的孩子,人人學樂器,鋼琴、小提琴、大提琴、長笛、手風琴、法國號、喇叭、吉他,全都有人學,運動像是游泳、足球、體操、馬術、射箭、攀岩、柔道,也全都有人學。這裏每個小孩彷彿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黑森林深處,荒蕪的野地卻是臥虎藏龍之處

孩子學才藝最好要有接送的麻煩事,跟著他人一起學就行了,那只有學校的小提琴課了。

以前孩子曾要學騎馬,我們這裡還有養馬呢!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那個東風媽媽的動力,樂器、騎馬、外語……神往歸神往,在現實中,一想到學才藝是天長地久的事情,既然沒有決心,何必開始,想到這裡,就失去實踐的動力。

孩子英文早就好的不得了,數學也學得風風火火的,至少在畢業考(Abitur)之前,都不用我操心,法文也有點基礎了,就算學障兒寫字能力比別人差,現在也差不到哪裡。

拉提琴只不過是讓手指更加靈敏,孩子喜歡就成了,老實說,沒必要學更多的才藝

不想再為自己添麻煩,更不想為孩子添麻煩。

那麼每天放學後孩子在家做什麼?

我沒要他做什麼特別的事情,他所做的事情,就只有自學而已

所謂自學,就是在家自己學,所有的畫畫、樂器、運動、外語等才藝課統統全免,媽媽要做的只一件事,定期帶孩子上圖書館借一大叠書回家,就行了。有了書,孩子才能自己研究、自己讀、自己學孩子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所謂自學就是自由自在學呀!

說起看書這件事情,孩子很專業,每天一定要看很多很多,以往熱衷看科普百科,科普百科的出版商動作太慢了,不但英文能看的早就看完了,德文的也是如此,每當踏入圖書館,目光所及之處,了無新意。現在轉攻成人科普,研讀像是史蒂芬·霍金或是加來道雄(Michio Kaku)等人的著作。

去年開始,孩子的興趣與資賦被老師發掘,老師送了不少高年級的教科書給孩子於是孩子開始熱衷研讀物理、數學、化學、生物、電腦等學校用書,自己讀、自己學,這不是名符其實的自學嗎?

數學也用看的嗎?

媽媽言過其實了吧!數學當然不能只有用看的,要實際運算才行。自從小四之後,便不再要求寫數學練習本,孩子真的會自動自發演算數學,最近熱衷研究微積分

每天下午孩子有大把的時間,不好好利用,多浪費啊!

他都拿來研究數學了。

然而,孩子好學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要他出去跟別的小孩一起玩,居然連玩都嫌不好玩,在學校已經玩過了,放學回家後不需要再玩了,說是玩讓他沒時間自學。問他為什麼書老看不厭?爲何演算數學比玩更有趣?

我想,大概叫做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旁人是看不出來有什麼樂趣的。

我們住的黑森林,有點像是部落社會,親友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所有的小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一起寫功課、一起學才藝、一起遊戲、一起查經做禮拜長大後也是一起建立家庭、一起蓋豪宅他們的生活方式比較像東方人,強調群體互動協,與城市中,那種擦身而過的個體性,完全不同。

諼諼的想法和習慣與這裡的孩子完全不同,他的程度早已經遠遠超過同儕,無法與他人一起學習,所以更要自學。

雖然「與衆不同」,但是他不怕被人排擠,想玩的時候還是可以找人玩,不想玩的時候,也可以躲在房看書,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自己選擇、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

孩子自學,真的就只有自己看書、自己學、自己發現,完全沒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行程、活動、課程、才藝?正是如此!孩子愛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想學什麽,就學什麽,方式簡單,容易實行,以極簡原則來為孩子爭取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不要把時間與精力浪費在不必要的往返接送

在假日中盡量安排旅行、參觀博物館等活動,來彌補日常的平淡。

那上學呢?

孩子非常喜歡上學,說是去學校和好朋友相聚呢!上學既然形同玩耍,放學後才是讀書學習,這個孩子似乎有點本末倒置?我想,這是自主學習者與一般孩子的不同之處。

這幾天諼諼問了一個問題︰「媽媽!我如何學會自學?」

大哉問,一切要從他很小很小的時候説起,那時一個不滿一歲的小屁孩,卻對書籍充滿著無限的熱情,我立即發現了孩子這個特質,恰巧我們住在一所中學旁,學校裏有個圖書室,於是經常推著娃娃車去那裏借書。

而且是借出大量的書。

我把書中每個圖案指給孩子看,每篇故事說給孩子聽,從中很容易發現到孩子的喜好,再根據孩子的興趣,借閲大量的相關圖書,就這樣從農機車到中古騎士、城堡、恐龍、星球、宇宙、礦物石、物理學……直到數學。

諼諼的自學能力便是從農夫耕耘開始,在他一歲大時,從牧牛養羊到耕耘收割,一切與農業相關的知識,對他而言無不充滿神奇的魅力。

如今,在他十二歲的大腦中,小豬小羊全變成抽象的微積分……

何謂自學?

就是善加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與能力,讓孩子更深入更廣泛地鑽研自己想知道的知識,透過這種自發性的學習而獲得某種能力,這種自主性學習模式,就稱爲自學。

 陪伴孩子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階段,孩子會成長、會獨立,父母終要淡出孩子的人生,他終究要獨自自主。在陪伴之中,我們可以盡情沉浸於親子關係中,享受孩子成長的喜悅。但我們別忘了,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成人,離巢飛去。這時,父母則要放手讓孩子飛去。

自學是離巢的前奏,是離巢的序幕,是為長大獨立做準備。

孩子小時候,我們要給孩子穩固的「根」,讓孩子的文化往下紮,孩子長大後,我們要給孩子一對翅膀,讓孩子自由向天空。黑森林的社會,是個「根性」很強的社會,至今保持著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很欠缺這對發揮孩子潛能的翅膀。

何謂自學?便是父母保養這對翅膀的維護工作,讓翅膀能夠安然成長茁壯,讓孩子在將來展翅時,能飛得更高更遠更穩健。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循序缺陷

22. Oktober 2017


諼諼在Schleißheim


這幾天的貼文中,談到了「視覺空間型學習者」,我也翻譯出Linda K Silverman研究出來的『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評量表』,貼出之後,有很多網友就反應了,無論怎麼評量,自己都是視覺型+聽覺型?

很正常!大家的判斷是對的!每個人同時都使用左右腦,同時使用眼睛和耳朵,所以大家同時是聽覺型+視覺型,不是VS哦!這不是非此即彼的邏輯關係,每個人都是綜合體啊!沒錯!大家的反應是對的,每個人都是這兩者的綜合體,世間沒有一個絕對的視覺型學習者或是絕對的空間型學習者,而是傾向的問題。

然而,如何察覺自己或是孩子是個視覺型或是聽覺型?或是傾向於視覺型或是聽覺型?我想關鍵在於,一旦缺陷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時,大家就可以體會到,VS這個兩個字母是多麼深刻,俱有決定性了。我也明白,一般孩子都很正常,不會面臨到缺陷的挑戰,缺陷與障礙是少數人會面臨的問題。

諼諼遺傳到我家爸爸的中耳炎,中耳炎會影響到聽覺的發展,這個概念我倒有,但他們的中耳炎是不同不癢的那一種,不像有些嬰兒疼得半夜又哭又鬧,他們的中耳炎是所謂的膠耳,或稱為濕性耳朵,親朋好友中有不少人是膠耳,我的好友也是膠耳,但她的外語能力特別好,沒想到,膠耳最終影響到的倒不是語言能力,而是循序能力。巧的是,好友與我家爸爸都是學物理的,也就是所謂的空間型思考者,物理學是高度空間性思維模式,難道他們良好的空間感是聽覺不好所導致?

關於中耳炎對於智商的影響,請看:http://www.gifteddevelopment.com/blogs/bobbie-and-lindas-blog/ear-infections-can-lower-iq-scores(這項資料已被研究中心移除)

這個意味著什麼?說不定此文貼出之後,學障專家們會為我們把脈呢!

諼諼的兩次聽覺測試,在嬰兒期測試時,沒什麼重大發現,每次中耳炎時,兒科醫生都說沒見到耳內發炎。這個狀況持續到四歲時再度測試,就有差了,說是一隻耳朵的聽力比較差,同時也發現到孩子有口吃的現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口吃的問題逐漸消失。到學齡期,沒想到卻成了學障的主因之一?難道聽道即使有那麼一點點堵住,日後對孩子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一個聽覺不靈敏的孩子在認知上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我們先不談大腦神經的問題,要談左右腦主導的問題,沒有測量儀器,在這裡談也是白談。我們先看看外顯問題,聽覺不好會阻礙與聽覺相關的認知,導致右腦發達,左腦遲緩,在外顯行為中,以順序認知障礙最能夠明顯地觀察到。什麼是順序認知呢?


根據『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評量』上(如上圖)所列舉的對偶詞(dichtomy),這兩種學習類型歸納起來有幾個特點,例舉如下,但是這裡先要談到的只有學習模式:循序型VS跳躍型。

1)大腦結構:左腦VS右腦
2)神經感知:聽覺VS視覺
3)思考媒介:語言(聲音媒介)VS圖像(視覺媒介)
4)意識:時間VS空間
5)認知方式:分析型VS直覺型
6)學習模式:循序型VS跳躍型
7)學習步調:一步一步VS全面性

以往我所讀到的「左腦VS右腦」的問題,都集中在於「語言思考VS圖像思考」上的探討,最近讀到了Silverman的研究,她點出一個概念,對於諼諼的各種學習問題,我才一一有了解答。左腦在認知上處理的是:時間順序,因為聲音是有時間性,並且依循秩序出現,不若圖像的共時性。

聽覺不發達直接影響到的倒不是語言能力,而是循序能力,也就是依照順序執行的能力。在智力測驗中,學障資優生在語言方面的得分都是非常地高,反而是非語言部分出現了低分的狀況,表示有某種程度的學習障礙。然而,這種障礙首先表現在循序能力的執行(sequential processing)之上,而智力測驗中,非語言的部分有很多問題直接與循序能力有直接相關,請參考上一篇貼文『學障資優與智力測驗』 。

什麼是循序能力?是一種非得按照順序一步一步來進行,一個順序都不許遺漏、倒置、錯亂的過程。數數是一種非常嚴苛的循序能力,數數時完全不能遺漏任何一個數字、也不能跳躍、遺落。拼字能力也是需要非常嚴苛的循序能力,字母的排列順序不能倒置、遺落與亂序。一個有循序障礙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典型的學障:1)閱讀障礙(dyslexia)2)書寫障礙(dysgraphia)3)算數障礙(dyscalculia)。

此外,數數技能不只是單純的1、2、3、4、5、6...... ,還有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一個數數能力不好的孩子,入學之後,馬上會面臨到嚴格的考驗,連學習最簡單的數數都有障礙,如何接下來學習更複雜的算數?

無可置疑地小學的教學內容建立循序的能力之上,除了數數之外,像是熟背九九乘法表、中學的代數方程式等等,背不通,不行啊!此外,讀寫更是重視循序能力,由左向右、筆順、字形、拼字順序都關係到循序能力。最後,還有亞洲社會中盛行的背書讀經法,死記死背的學習方式,更是需要強大的循序能力來配合。一言以蔽之,小學中所要學會的三大基本技能:讀、寫、算,都是循序能力的應用與展現,一個有循序障礙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學習會非常地吃力。

諼諼在入學之後,在他身上所出現的學習障礙,最明顯的就是數數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已經在另一篇貼文『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中曾經詳細介紹過。 

第二個頭痛的問題是寫字,這個問題過去我在部落格中也沒少抱怨。整體歸納起來有幾點:1)書寫方向應該由左向右,他非得由右向左。2)鏡像與上下倒置,b、d、p、q、9分辨困難。3)筆順完全倒置了,國字更不用提了,所有的字都從右寫到左,從下寫到上,明顯地出現倒序的問題。4)Phonics中的雙母音出現倒置的現象,如:friend寫成freind、boil寫成biol。

如何教導有循序問題的孩子呢?在此,分成讀寫與算數兩個部分來談,我們先談談讀寫部分。Silverman與她的團隊(Gifted Development Center)在思索如何教導右腦型的孩子學習拼字時,他們提出一個很新奇的方法:讓小朋友先倒著拼,然後再循序拼,請參考上圖(注)。我讀了之後,恍然大悟,難怪了,不管諼諼描字描多少次,他的筆順總是完全相反,難道描字應該要求他倒著順序描?就能夠順著寫了嗎?

(注)Linda Silverman, A Visualization Approach to Spelling!

幸好,諼諼讀得多,所以在拼字上並沒有出現很大的障礙,只有字形在掌握上有困難。當初,鑑於我家讀寫障礙的家族遺傳,我有先見之明,事先做了功課,起源於,我家爸爸小時候學閱讀時,學的是全字形識字法,而他患有讀寫障礙的妹妹學的卻是拼字法,在諼諼識字之前,他多次談到這個問題,我因而特意選擇了全字形閱讀法來讓諼諼學習閱讀,有興趣的讀者請翻舊帳,我在部落格中都有記載和說明。現在事後思考起來,諼諼之所以沒有患上嚴重的閱讀障礙,全靠學前就已經學會了閱讀。

雖然拼字法是教學上的主流,也就是依循著Phonics,讓孩子先學會主要的拼字規則之後,再進行閱讀。我所使用的方法則是全字形直接閱讀法,沒讓孩子學習Phonics的拼字規則、更沒讓他背過規則,而是以Phonics字彙所編寫的故事書,讓孩子直接讀、直接認字、直接理解來學習英語閱讀,而且先完全不拼字書寫,等到孩子在視覺上經過大量的閱讀之後,大腦自己歸納出規則來了之後,再練習寫字,因此,諼諼在閱讀和拼字上並沒有出現多大的問題。

但是入學之後所遇到的書寫障礙主要在字形上:鏡像文、倒置文、筆順、大小寫混合、個位數與十位數倒置的問題非常地嚴重。神奇的是,雖然他沒有真正學習過Phonics,而且是從二年級開始讀,在學校的拼字考試一直都還不錯,學校教的正是Phonics。因此,我認為,有循序障礙的孩子不應該以拼字法來學習閱讀,拼字法重在發音與順序,發音與順序正是他們的弱點,他們的優勢是視覺記憶,應該以直接認字形、直接閱讀來學習閱讀。再者,這一類型的孩子不適合一步一步來的學習步調,不善於學習一個一個的規則,他們適合全面性地直接從文本閱讀。讀多了,眼睛看熟了,自然就會寫了。

再者,如何教導算數?第一、不要要求孩子死記;第二、多利用視覺與圖像思考在認知上的優勢。

在諼諼入學前,我已經發現他不會數數,但他善於閱讀,於是我利用閃字卡讓他認數字、再讓他排數字,與眾不同之處,他是先學會閱讀數字、排數字之後,才會數數的,不幸的是,他當時只學了序數而已。澳洲小學數學的教法特別重視數數,而且教法變化多端,非常不利於有循序障礙的小孩,他們不只有學基本的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十個一數,不但要往前數、還要倒著數,還要從任意一個數字開始數,有循序缺陷的諼諼,對這些數數,完全沒轍。但是他很會加減法,他知道數數原則是從加減法來的:往前數是加法原則,倒著數是減法原則,我想這就夠了,不會死背,沒關係,知道原理就行了。

不幸的是,不是過了數數這一關就完結,小學數學中與順序有關的有太多要背了,不是只有數數要背而已,再來就是九九乘法表了。先前曾經貼過一篇文章『簡易乘法表』,對於有循序障礙的孩子來說,首先要減少背的內容,先把乘法表減半,我選擇讓他只背單數:x3、x5、x7、x9,因為x3、x5在學數數時已經學過了,背起比較容易,剩下的就是x7、x9,然而奇妙的是記憶x9有祕訣,9、18、21、36、45、54、63、72、81、90正是個位數與十位數倒置關係,比起死背,讓孩子明白這樣的關係可以幫助理解和記憶。

努力了一陣子,老實說,他背不起來,媽媽棄甲投降,於是我改讓他多做演算的練習,他的視覺記憶好,背不起來沒關係,筆紙會計算就好了!在此,我建議不要做3x5=?7x9=?這種機械式枯燥的練習,我覺得最棒的練習無非是分數的乘法運算,可以乘除法一起練習,一箭雙雕。

小二還不會背九九乘法表就直接計算分數的乘法運算?難道媽媽不知道循序漸進的道理嗎?問題就是在這裡!此類型的孩子欠缺循序漸進的能力,簡單的不會,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跳躍,要先從難的開始!從難的開始,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他們有一個優勢,全面性掌握概念的能力很好,在學習算數時,最好避免死背,要運用多重的概念讓他們進行運算演練,比起機械式的死記、死背,效果好多了!

最後,我要為學障資優生加油,孩子們!不要為了落序、倒序、亂序而氣餒,學障不是你的敵人,先要看到你自己的優勢!無法循序的你,無法一步一步來的你,卻有著非常好的直覺、有很好的視覺空間觀,你能夠全面性地看到事情的本質,你會忽地縱身一躍,躍過障礙,脫蛹而出,成為一隻美麗的蝴蝶,讓世人為你的美麗驚異不已。


延伸閱讀:

從中文識字來看學障礙成因
視覺型教學法
低小視覺型數學
奇異的資優特質
是學障還是資優?
聽覺型VS視覺型學習者
學障資優(2e)與智力測驗
學障資優(2e)三種類型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的?
簡易乘法表
超低的數學成績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資優是一種不同步發展

 


與許多智力理論的觀點不同,Linda Kreger Silverman 將資優視爲一種非同步發展(asynchronous development),而「非同步」並非是一種令人艷羡的特質,對家長、對教育單位來説,則是一項高度的挑戰︰

因爲,這種特質越是强烈的孩子,並不代表能把事情做得越好。

就字面來説,「不同步」是脫離步調(out of sync),是一種失衡(uneven)的發展。也正因爲内在發展的不均衡,造成資優生往往並不有著衆所預期的高效能與高生產力。

資優教育也不應只局限在,如何讓資優生得到更佳的成績,或是讓資質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對資賦抱持著發揮最大效益的期待,無異是將資優生視爲農場裏的牛與豬,要他們生產更多。

事實上,資優發展不同步與發展遲緩相類似發展遲緩者有著十五歲的身體,卻只有十歲的大腦,只不過是高資優者與之相反,擁有十歲兒童的身體,卻有十五歲人的大腦,而同樣地都是身心無法協調配合的非典型發育。

至於,是如何不同步?

各方面發展非同時同步同調進行,讓資優兒成為一種奇特的混合體,例如︰一個十歲的孩子,有著十歲大的身體,思考數學命題時卻運轉著十五歲的大腦,拉小提琴時可能只有八歲的技藝,寫作文時的字跡與速度卻只擁有六歲的能力,與兄弟姐妹爭執時驟然變成五歲的小孩子。

資優兒童正是個發展不同步的混合體,彷彿一個身體裏面住著許多不同齡的靈魂。

發展不同步最爲極端的例子是2E雙重特殊兒童,這類型的兒童擁有高智商,卻同時患有學障與發展遲緩,心智運作極佳,但聽説讀寫算等基本技能卻出奇拙劣,其天賦常常被學障掩蓋而無法辨識,而障礙也因高智商、在某種程度上能自發性地克服,因而無法測出。有些患有書寫困難、拼讀障礙、專注力缺陷等學障,强項與弱項之間有著非常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會持續到成年以後,無法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善。

以我家諼諼為例,心算能力極佳,十一歲便能心算答案是自然數的根號,患有書寫障礙,寫字卻極慢極差,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在低年級階段,更因不會寫字,學業成績極差,寫字速度至今依然緩慢,要他如何生產得更多?

資優並非是一種「超前」的概念。

資優也非等同於學業成績優異、擁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也非未來社會成就的保證。

撫育資優兒童對父母而言卻是一大挑戰,養育一個大腦卻已臻至十五歲成熟度的十歲小孩,與養育一個十五歲、心智卻只有十歲成熟度的幼兒,相較而言,試問哪一個較具有挑戰性?

更何況當孩子是一個資優學障雙重特殊兒?

一個資優學障兒在教育上難以與他人同行,若是有幸憑己之力,在障礙中學會自己鑽研、自己學習、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障是障礙,同時也是個迫使孩子去尋找不同學習路徑的驅力,及早讓孩子養成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去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學障與資優達到互補作用,甚至激發與增強資賦︰以發育超前來彌補發育遲緩,以遲緩的部分來刺激超前的部分。

但也有學童無法讓學障與資優兩者達成相輔相成的正向作用,而是造成互相掣肘的惡性循環,在教育體制中飽受挫折,自信心低落,憂鬱沮喪,再加上資優兒天生特別敏感,容易感到挫折,心理輔導上更是個困難與棘手的案例。

因此,在協助學障資優雙重特殊兒時,應該多鼓勵孩子去發展强項,不要急於彌補弱項,讓孩子時時保持學習的熱忱,讓學習導向正向循環,方能走出學障惡夢。


參考資料︰Linda Kreger Silverman, The Construct of Asynchronous Development, in: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72(3&4), 36-58.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靈活的教法其實不靈

2. Januar 2018


曾經撰寫過一篇文章︰『澳洲小學怎麼教數學:二』,文中討論了,澳洲小學的數學教學法所帶來的困擾,這種看似有趣、好玩、靈活、多元化的教學法,可能適合大多數的孩子,卻不利於自動化有困難的學障生。諼諼是一個手眼協調度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固著性行為強的孩子。換成學障的術語來說就是:書寫障礙+亞斯。

然而結合唱數、美勞、寫作的教學方式到底是不是數學?網友反應不一,大家的留言給我很大的省思。以一個家長的角度來看,數學的定義為何?不是我所關切的,我所關切的,也不是哪一種教學法比較理想、比較合理、比較符合數學原理?我所關注的問題其實很單純,也很實際,方法是要幫助孩子理解、學習,若是因而醞釀成更大的障礙,學再多、再好的方法也是枉然的。

孩子學習有困難時,一定要回到障礙的原點,不能迷信方法,若方法本身是好的,在設計上能夠嘉惠大多數學子,卻不利於自己的孩子,那這種方法就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方法本身再美好、理念再高、設計再精美,孩子無法學習,也是沒有用的,這時我們就應該馬上放棄,不應該死守著方法,更不能逼著孩子去適應學校的方法。

然而,我自己驗證出來的方法,剛好是最不討喜的紙筆計算法。很多人認為,紙筆計算是機械式反應,光是計算,小孩沒有理解、沒有思考、沒有運用、更沒有透過語言解釋讓思考具體化,這樣的學習,等於有算沒有通,有思考沒有理解,算再多也是沒有用的。在孩子入學之前,對於傳統的紙筆計算,我也抱持著這樣的態度,現在從孩子的障礙點來看問題,我的看法完全改變了,紙筆計算對於學障兒來說,比較容易入手。

話說回來,若是孩子沒有理解的話,又怎麼能夠算得出來呢?會計算一定要會解釋步驟嗎?我們都知道小孩會說話,但是不會解釋語法構成的規則,同樣地,我們可以反問,計算一定要會解釋計算規則嗎?會算還不夠嗎?學校的資優老師一再地跟我強調,資優兒童往往不會解釋步驟,跳過步驟直接寫答案的人不是只有諼諼啊!既然如此,學校為什麼那麼強調步驟呢?

紙筆運算在計算的過程中,孩子比較能夠運用他自己原有的心智來思考,保有一種沒有經過學習、最本初的理解方式。困難反而是在於,嚴格要求按照步驟來計算的這種教法,非但如此,而且還要解釋步驟,非但如此,還要將步驟一一分解寫下,不是我在誇張,連我自己都不太會解釋了,要一個七歲的孩子來做,不是太強求了?然而,澳洲的小學生似乎早就習以為常,因為他們三歲起就開始訓練。

因為我們晚人家三年,又無親無故的,無人可以協助,老師只好一一演練給我看,讓我在家指導孩子,果真是:一個步驟、一個問題、一個步驟、一個解釋、一個步驟、一個回答,並且嚴格遵守步驟,還要一一解釋,一點都不能含糊。我有特別問老師,一定要會解釋步驟嗎?一個環節都不能少嗎?答案是:YES!並且禁止使用手指頭來計算,使用指頭就等於沒有按照步驟。

認真思考起來,比起紙筆計算,這種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步驟的教法,反而會剝奪了孩子心智自由運作的空間,孩子不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嗎?在今天強調尊重個體的社會中,對我來說這種方式簡直是晴天霹靂。實際上,學生為了能夠直接反應老師的問題,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是隨便回答,就是背起來!這也是另一種沒有思考的教育。這是諼諼自己告訴我的,他覺得老師問那麼多,很煩,於是隨便給個答案,就不用解釋了,就能夠早一點結束了事。天啊!難怪成績這麼差,原來是隨便回答、敷衍了事啊!

前文中,所列舉的各種計算方法,多元性這個概念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在實際操作時,根本不是這樣,老師並沒有讓學生自由發揮,也不能自由選擇,諼諼是死守「一種方法」的孩子,換成別種方法,就不會算了,固著性行為讓他非常吃虧,加上不善於對答,對應起來不是那麼迅速、敏捷,總是遲疑不語,老師以為他根本不會!

此外,學校要求家長在家訓練「背數學」,因為在老師沒時間一個個訓練,每次發回家的家庭作業中,一定有一項口頭演練加減法。這叫我們非母語的家長怎麼辦?有些家長則建議我,找個正規的老師去「補習」,找個大學生來當家教還沒有用哦!因為他們沒見識過這些新式的教法。

都已經到了「背」這個地步了,這時候我才領悟到,一張算式反而能夠讓孩子自由發揮,想用指頭,就用指頭,沒有禁止這回事!這對於沒有上過學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要求真的是太過嚴苛了。在對答的模式之下,憑我兒子那種固執特質,我想,就算他表面上沒有反抗,但是他心裡還是非常堅持自己的算法。然而老師在評量時,學生必須嚴格的遵循步驟才能夠回答得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必須跟心中的自己抗戰,很現實的是,多元性根本是假的,因為無法具體落實在實際面,所有的算法,孩子必須統統要會,根本無法自由選擇,必須完全按照老師所要求的步驟與方式來作答,自己根本無法思考。

我相信,有很多孩子能夠乖乖地遵循大人的教導,方法再多、再複雜,皆能對答如流,不幸的是,我兒子這種能力很有限,他非常堅持只用一種方法,而且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方法,即便是他的方法非常地不好、沒有效率、繞遠路,無論我們大人怎麼教他,他還是固執於自己的方式。

亞斯是如何固執?沒錯!用說的沒有用!拿橡皮擦擦十次,他還是寧可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對的,將錯誤的答案寫上十次。即便是大腦有理解,但神經傳遞根本不配合,還是不自主地將錯誤的答案再度寫上十次。這時候,就必須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才有辦法「矯正」過來。像是練筆順,你會說,字母的筆畫這麼少,筆順有啥好練的?奇怪的是,好不容易才戒掉鏡像文字,但是筆順還是倒反的?手寫的順序和大腦所記憶的順序剛剛相反?怎麼會這樣?是大腦沒有理解嗎?不是!神經根本不願意配合大腦運作!

面對這種狀況,學校老師卻說(我想她是放棄了):「只能讓他這樣子了,這種事情無法強求。」不但學校老師放棄了,孩子的爸爸也放棄了。有一次,爸爸和他擲環狀飛盤(中空的、比較好接住),不管丟多少次,他總是接不到,我家爸爸一氣之下,東西收收、轉身就走了。老師放棄了,爸爸放棄了,我卻還在堅持。

我在堅持什麼?我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沒有能力學習,與別的孩子不同的是,他需要歷經很長久的歷程,才願意放棄原來習慣的那一種方式。算數學無法多元,沒關係,孩子!你只需要學會一種伎倆就夠用了,狡兔不需要三窟,一窟就夠用。我說的,一點都不誇張,若不是自己的孩子是這樣,我真的還不敢相信,同一道算式,每次只能使用同一種方法來處理,說他不聰明,智商倒是很高,但完全沒有變通的能力!

乘法即是一個大災難,因為這種固著性行為,無法變通的性格。老師教了累加法,卻導致他連多位數乘法也使用累加法,13x53=?13累加53次嗎?在這一點上,他倒是有點小聰明,他的算法是:13x53=10x53+3x53=10x53+50累加三次+3累加三次=?幸好10x53不用累加。你看!他深深地愛上累加法,於是災難產生了,九九乘法怎麼教都行不通。

為了戒掉累加法,光是x3,我用盡各種方法,目的就是要讓他一見算式,馬上反應出答案,不要再加了!我使用了數數法(三個一數)、做算式、閃字卡、抄寫乘法表、剪貼乘法表、聽CD唱歌,只差沒跳舞,我家兒子還是無法記憶這麼簡單的x3,最後我以銅板排列,三個三個列成九列,使用這種方法反覆操作了幾次,最後,x3總算在大腦中黏上了。我沒有像老師一樣,任由他去;也沒有像爸爸一樣,轉身就一走了之。而是棄而不捨地,想盡辦法讓他牢牢地記住x3,這幾天,不知怎麼了,他突然願意轉向了。不知道是銅板效應,還是不斷練習的結果,最後不、得、不、會。

我也明白,為什麼學校在教乘法時,先教兩個一數、三個一數、五個一數;然後再教累加法、行列式等等,因為這是乘法的正宗概念啊!這很合理,抱怨學校沒有用。然而學校只教概念和累加法,剩下的卻要我們家長自己看著辦,九九乘法只在家背,學校不負責處理,這下子可慘了!讓我束手無策,就是因為老師教的觀念實在是太正確了,導致我家兒子鍾情於累加法,死守著累加的原理,要他背起來,完全沒辦法,因為觀念不是這樣解釋的。要知道,乘法的符號英文正是讀成times,次!我兒子的直接反應當然是累加啊!想當初,我們學乘法時,不管懂不懂,先背了再說。可能是先聖先賢早就知道世上會有我兒子這種小孩,凡事先要會了,再來探討懂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習起來比較沒有障礙!

我不是學數學出身的,老實說,我無法判斷澳洲這種教學法是不是比較與符合數學原本的性質?比較重視思考理解?

然而,我家爸爸的看法跟我們學校的特教老師一樣,認為這種教法不是數學。他的工作是研究物理學,每天使用的正是數學,他認為孩子將來數學要好,一定要抽象推理、一定要回到數字本身,不是做勞作剪貼、寫寫作文、唱唱數數、在iPad上畫個圖,就可以了,他不是很認同澳洲這種強調實物應用、作文解說的方式。

計算機不是算得更好嗎?讓孩子用計算機不就結了?為什麼還要讓他們學會計算?然而每天從事計算的爸爸,深知電腦無法取代人腦之處在哪裡?電腦無法做邏輯推理!再厲害的程式都無法完全取代人腦來推演,他終日寫程式讓電腦計算,最後,還是要自己拿起紙筆來推啊!方法再好再新再多元,最後還是要回歸紙筆計算,尤其在今天這個電腦取代人腦的時代裡,什麼是機器無法完成的?人的推理能力啊!

回歸到問題本身,就算是澳洲的教法構想上比較好、比較實用、比較符合數學原本的理念,很實際的是,若我的孩子卻無法學習,我寧可捨棄比較好的方法,選擇適合孩子的方法。一個固執的孩子在算算數的時候,一定要以簡單、固定的方式來進行,太多方法、要求同時處理太多事情,會讓他陷入混亂的狀態,根本無法思考,更別說進行精確的演算。

從諼諼身上,我深刻地體會到,引導一個孩子達到目的地的那種辛苦過程。雖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對他這類型的小孩,還是先讓他摸透一條路,才不會迷路,我們不貪心,方法不需要多,孩子!你只要學會一個伎倆就夠用了!


延伸閱讀:

語言與建構式數學
專注力缺陷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二
澳洲小學怎麼教算數?
系統轉換困難:數字
系統轉換困難:語言文字
識字一定要直接
善用閃字卡
中文識字必須量身定做
字盲
從中文識字來看數數障礙
跳躍型學習者

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28. Januar 2019


博登湖泛舟

ADD兒即所謂的低動兒,其認知方式與眾不同,比起ADHD,過動兒,低動兒更容易患得學習障礙。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難,我們先要瞭解ADD兒的認知風格(請參閱:『ADD的認知風格:視覺型』),利用孩子的長才,規避孩子的缺陷,設計一套適合ADD的學習法,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記憶。此外,更重要的是,徹底了解ADD兒的認知缺陷,避免讓孩子身處於不利的環境之中,而讓學習困難加劇,一連串的挫折感造成學習動機低落而厭學(請看『不利ADD兒的教學法』),綜合最近所貼的幾篇文章,在此,我提出幾點適合ADD兒的學習法:

一、善於運用視覺記憶
首先,我們要先研判孩子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哪一方較強?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強項來幫助孩子學習。根據研究,一般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小孩視覺記憶較佳,聽覺記憶缺損,ADD是一種聽覺工作記憶缺陷(請看:『ADHS vs ADD』)。因此,在學習上,父母要儘量利用視覺神經傳導的照相原理來讓孩子學習,避免讓孩子過度暴露在聽覺或是視聽媒體之中,聽覺媒體容易讓孩子工作記憶負荷量超載。

一般學校教育,注重聽講,口頭傳授,聽覺傳導負荷工作記憶,不利於聽覺記憶受損的小孩,孩子大多是右耳進,左耳出,訊息不會停留在兩耳之間的大腦之中太久,學習不能單靠老師在課堂上口頭傳授。相對於聽覺記憶,ADD兒一般視覺記憶較佳,視覺媒體相形之下非常地重要。但又因為專注力不好,移動畫面會讓孩子無法專注心,因此儘量避免刺激源過多的3C產品,儘量讓孩子接觸靜態書本、圖片、工具、組合玩具,以此方法來讓孩子學習。

除了以書本為教材之外,我們還要適度地將課本內容製作成閃字卡,像是英文單字閃字卡、數學等式閃字卡、國字閃字卡等等。閃字卡一方面,適用於視覺上照相式記憶來讓孩子學習;另一方面,使用閃字卡,孩子不但不必自己寫,而且一字一卡,孩子不但注意力比較能夠集中,而且以特定的操作方式,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工作記憶。我們在家自學中文,我為孩子製作大量的閃字卡,來應對ADD獨特的認知方式,也想出一套閃字卡的操作方式,來改善孩子的工作記憶,天天操作使用,覺得非常有效,此方法在『為什麼要倒著讀?』一文之中有介紹。

二、避免多媒體教學
此外,鑑於電腦網路的發展,目前很多國家的教學都朝向多媒體教學,是目前最熱門的教學理論。此外,還有針對兒童好動的問題而設計的,將肢體活動、動手操作、以iPad為學習工具、將視聽多媒體結合於學校課程之中,讓過動兒迅速變化的思路能夠藉著多元活動得以紓解。原是很美好設計,不幸的是,這只解決過動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專注力的問題,刺激太多不利於工作記憶篩選訊息,多元神經刺激,反而讓小孩更無法專心,不利於訊息的吸收記憶。

尤其是外表安靜的ADD兒對於外來刺激,尤其是聲音源非常地敏感,多媒體導向教學不但會讓孩子接收過多的刺激,老師並要求學生以Multi-tasking的方式來表達學習成果,例如:算數作業非得要加上勞作、繪圖,不然就是將學習重點放在強調書寫長文的應用問題上,無論是寓教於樂,還是寓樂於教,這都會大幅度地加重孩子大腦處理訊息的負擔。本來是要多管道神經刺激來釋放肢體過動的能量、本來是要孩子學得開心的、玩得高興的。到頭來反而讓孩子更無法專心,對於學習內容更加困惑,學起來,事倍功半,而且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孩子怎麼會開心得起來?

依我的經驗,ADD兒學習算數最佳方式,就是「只」讓他算,最好只需要寫上答案就好了,也就說,小孩只需要寫上一個數字的就足夠了,不需要寫長文、也不需要動手做勞作,因為大多的ADD兒同時有精細動作困難,算數只寫答案的要求,最利於ADD,中間步驟最好也儘量省略,允許多元計算策略,沒有標準算式,然而,拆解式的建構式數學,中間步驟太多,要寫太多,也不利於ADD兒學習。

或許有些家長要抗議了,我們這個時代需要培養創意,我的建議是,要先減輕孩子的負擔,學習輕鬆,不能兼得的時候,就要有捨棄,創意儘量讓孩子在其他科目上發揮,像是美勞課。精細動作不佳的ADD兒,也會喜歡繪畫,也特別有創意,但是不喜歡所有的事情同時都一起來。作畫有作畫的時候,算數有算數的時候,寫作有寫作的時候,要求同時一起來,ADD馬上會崩潰,不知道學習的內容為何?是要畫畫?還是算數?還是要作文?

ADD兒不會Multi-tasking,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一起來,只能一個一個地慢慢來,因此,一個有秩序、有組織、結構嚴密的教材最適合ADD兒學習。練習的題型也儘量以答案明確為主,簡言之,ADD喜歡簡單明確的簡答題,不喜歡需要長篇解釋的申論題。

三、數學
數學最好使用架構嚴密,編排嚴謹的教科書,時下所謂的end-off的題型最讓ADD不知所措,因為ADD所患的正是大腦執行功能缺陷(Executive Function Disorder),執行功能中有一項是組織能力,ADD兒最欠缺組織能力,end-off往往要求小孩自己出題、自己作答,讀時鐘時,自己畫時鐘,自己畫指針,自己寫下幾點幾分;這種題型不僅是要畫、要寫、要算,而且問題不具體明確,若是問題換成已經完全畫好的時鐘,直接讓孩子寫出時間,會比較容易,ADD就是常常卡死在無窮無盡的想像之中,時間也無窮無盡地往前延伸,任務無法展開,ADD需要的是有明確限制、問題具體的習題,太多自由想像空間,ADD兒會無所適從。正是因為ADD所缺乏的是組織力、執行力,不夠明確死板的題型,反而讓ADD兒失去方向。換言之,ADD最適合死死板板的學法,題目明確,答案一目瞭然,要避免Multi-tasking。(請看『不利ADD兒的教學法』)

四、國語
前面談到,我們首先要研判孩子視覺記憶和聽覺記憶,哪一方較弱?從專注力測驗中,比較視覺與聽覺測驗的數據即可做初步研判,一般而言,ADD兒視覺記憶較佳,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優點來幫助孩子學習,再者,使用善字卡可以幫助孩子識字(請參見:『ADD閃字識字法』)。然而,無論是視覺記憶或是聽覺記憶,只要有一種職能受損,都會嚴重影響到中文識字效率。雖然中文識字首重視覺記憶,然而聽覺記憶若是受損的話,會影響到字音和字形之間的連結,識字時,往往字音提取困難,無法迅速想出字音來。

我國傳統通常以習字來識字,對於ADD兒來說則是一大挑戰,52%ADD兒精細動作發育遲緩、手眼協調不佳、書寫困難,以習字來識字對他們來說會非常地困難。ADD兒必先以照相記憶來識字,適度要求從記憶中寫出,若是無法寫出、無法記憶筆順,則不要勉強。

此外,使用國語課本,來讓小孩識字,不但是非常便利的教材,此外,國語課本的編排,尤以生字的學習,編排得非常有系統,生字會不斷地重複出現,ADD兒記憶力不佳,從大腦中提取字音時,時常常發生困難,於是時時復習生字則是中文識字的關鍵。

再者,一次不需要學習太多的生字,國語課本一課通常編排十二到十五個生字,就量而言,算是恰恰好。根據研究,工作記憶受損的小孩,通常一次只能接收五個新的訊息(資料來源:Armin Born、Claudia Oehler,Lernen mit ADS-Kinder,p22),也就是五個生字,根據我的經驗,十五個生字,進行三天,四天之後,經過四次操作後,就能夠熟練了。還是老話一句,ADD兒記憶力不佳,我們要時時幫孩子復習以前學習過的生字,直到自動反應不忘懷為止,一般兒童只需要復習兩、三次,就能夠牢記,ADD兒大腦的路徑要比一般兒童多走好幾回,才能夠進入長期記憶之中,因此,需要加倍復習。

五、安靜、井然有序的學習環境
ADD容易分心晃神,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可以讓孩子精神比較集中,做起事情也比較有目標,因此做功課前要先把桌子收拾乾淨,在桌子上不要放置任何會讓孩子分心的物品,像是玩具、電腦。做功課時要關掉電視、電腦、音樂、電玩、手機,任何發出聲音的電器都會讓孩子走神、無法集中精神、影響工作效率,孩子在用功時,儘量保持安靜,家中若還有其他兄弟姐妹,要求他們儘量不要干擾ADD兒做功課,讓他們在另一間房間玩。

我的經驗告訴我,ADD兒不適合和其他人一起寫功課,每一次鄰家小朋友來家裡做功課時,結果都很慘,ADD兒不能同時聊天討論又寫字,每次都是同學早早寫完,早早去玩樂高,他卻還在一旁趕工趕得很辛苦。ADD兒處理速度慢,需要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情,與其讓他老是處於下風、一蹶不振,不如讓他擁有私人調整腳步的空間。與同儕互動學習是人際發展的一個重要歷程,但是ADD兒若是無法跟上別人的腳步,則不要勉強孩子,更不要讓陷入比較的情結之中,不要讓孩子因為無法專注的障礙而自卑。因此,我們可以請同學先在家做完功課,再來家裡一起玩,儘量將遊戲和學習分開,讓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六、以興趣為中心來學習
ADD兒容易分心,患有記憶缺陷,但是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卻又異常地專注死忠,馬上吸收記憶,迅速的程度另人無法想像,沒錯!興趣能夠紓緩記憶缺陷、專注力缺陷,甚至到達零缺陷的境界。因此,發掘孩子的興趣是一把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鑰匙,利用孩子的興趣來誘導學習、克服學習障礙,比學校的課業更加重要。舉例而言,孩子閱讀能力差,卻喜歡看漫畫,因此選擇優質漫畫讓孩子閱讀,比讀課本更為重要,利用漫畫來改善讀寫困難則是大部份歐語國家所使用的方法,因為漫畫全部都是大寫(比較沒有視覺上的干擾,像b、d、p、q分辨困難),看漫畫就是看圖畫,對於視覺型的ADD兒來說,漫畫無疑是很大的助益。

我家諼諼喜歡看唐老鴨,對於學習中文卻沒有興趣,甚至拒絕學中文,我則規定,每學一次中文,則可以看一篇唐老鴨,以此法來誘導孩子每天學一點中文,雖然目前孩子認字能力還是很差,但棄而不捨、金石可鏤,以這種方式誘導孩子時時識字,孩子真的因而學了一些字,雖然識字能力仍然不佳,聊勝於無,但是若是持續不斷,我相信,能夠聚沙成塔。

過去,在孩子還在建立閱讀能力的階段中,我非常看重孩子的興趣,像是:恐龍、騎士、太空等等,那時候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向圖書館借閱大量的書籍,以此來誘導孩子讀書,進而培養熱愛閱讀的好習慣,一旦閱讀的基礎穩固了,閱讀會變成孩子生活的一部份,不需要刻意指定,孩子都能夠天天主動看書、自主學習。至於學校課業不好,則是每個ADD兒要面臨的挑戰,若是孩子能夠在興趣中找到發展的空間,學校的課業好不好,都是其次呢。